國家藥監(jiān)局發(fā)布了《上市藥品臨床安全性文獻評價指導原則(試行)》,以幫助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對藥品不良反應文獻資料進行評價,包括文獻評價的一般流程、方法學要點以及評價報告撰寫規(guī)范。該指導原則借鑒了循證醫(yī)學證據分類、分級、嚴格評價和不斷更新的理念與方法,參考了衛(wèi)生技術評估綜合評價衛(wèi)生技術的指標與形式,引進了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規(guī)范化操作流程和全程質量控制的方法,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開展上市藥品(包括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的臨床安全性文獻評價和撰寫文獻評價報告提供指導。
附件
上市藥品臨床安全性文獻評價指導原則
(試行)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關于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直接報告不良反應事宜的公告》(2018年第66號)第四款規(guī)定,持有人應當定期對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數據、臨床研究、文獻等資料進行評價。上市藥品臨床安全性文獻評價作為藥品上市后臨床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指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地收集一定時間范圍內、特定上市藥品的臨床安全性研究相關文獻,在對文獻資料進行系統(tǒng)篩選、資料提取、質量評價和歸納整理的基礎上,進行定性或定量綜合分析評價,并形成評價報告的過程?;疽匕ㄎ墨I評價的一般流程、方法學要點以及評價報告撰寫規(guī)范。
本指導原則借鑒了循證醫(yī)學證據分類、分級、嚴格評價和不斷更新的理念與方法,參考了衛(wèi)生技術評估綜合評價衛(wèi)生技術的指標與形式,引進了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規(guī)范化操作流程和全程質量控制的方法,旨在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以下簡稱持有人)開展上市藥品(包括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的臨床安全性文獻評價和撰寫文獻評價報告提供指導。
二、方法學要點
(一)一般流程
文獻評價一般流程見圖1:
會后1.確定評價目的。根據管理部門的要求或者持有人的自身需求明確研究目的??刹捎醚C醫(yī)學PICOS格式明確研究問題,從而準確定位評價目的,使后續(xù)工作更有針對性、提高研究效率。PICOS為研究對象(Patient/Population)、干預措施(Intervention)、對照措施(Comparison/Control)、結局指標(Outcome)和研究設計(Study design)英文首字母的組合。
2.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包括文獻納入標準、文獻排除標準、檢索策略、文獻篩選、原始研究質量評價方案、信息提取方案、統(tǒng)計分析計劃、證據等級評價方案以及不良事件術語標準化方案。檢索策略包括檢索的數據庫、檢索范圍(如主題等)、檢索詞、檢索式(即檢索詞組合方式)和時間范圍等,應當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制定。
3.全面查找證據。根據所確定的檢索策略,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如電子檢索/手工檢索)全面查找證據。數據資料包括常用數據庫、專業(yè)數據庫、政府網站、會議摘要、學術論文集以及其他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獻等,常用數據庫和相關網站參見附錄(一)。鼓勵不限制語種,全面檢索中外文數據庫。如果在查找證據時限制了發(fā)表文獻的語種、時限、設計類型等條件,應當在報告中注明。查找時應當注意收集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獻,即“灰色文獻”,如會議論文、未發(fā)表的學位論文、產業(yè)報告、咨詢報告等?;疑墨I中可能包含陰性研究結果,這些結果在通常情況下公開發(fā)表的機會較小,若文獻評價中只納入已公開發(fā)表的文獻會引入發(fā)表偏倚。
4.文獻篩選。根據研究目的確定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文獻篩選流程見圖2),應當說明納入文獻的數量、排除文獻的數量和理由。文獻篩選一般需要進行初步篩選(利用題目和摘要進行初步篩選)和全文篩選(詳細閱讀全文進行篩選)兩個步驟。
圖2.文獻篩選流程圖(參考PRISMA)
5.資料提取。根據研究目的、所關注的問題、擬分析的內容等設計資料提取表,表格內容應當詳略得當。資料提取表設計時應當參考循證醫(yī)學PICOS原則、質量評價方法的相關要求,納入文獻資料提取表參見附錄(二)。提取資料主要包括文獻一般情況(編號、題目、作者、來源、出版時間等)、研究的PICOS信息、文獻質量信息(研究的設計類型和存在的偏倚,如數據收集是否合理,分析的方法是否恰當等)、主要結果資料以及其他信息(如有無持有人資助)等。資料提取表設計完成后應當進行預提取,并根據預提取結果進行適當調整和完善。
6.文獻質量評價。文獻質量評價是文獻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獻質量評價標準參見附錄(三)。如果原始文獻質量不高,文獻評價也難以產生高質量的綜合分析結果。文獻質量評價包括方法學質量評價和報告質量評價,前者主要涉及偏倚風險評價即原始研究的真實性評價,后者主要涉及報告的完整性和透明性。關于這兩個方面,多個組織已經制定了國際公認的、針對不同研究設計的評價量表與清單,研究者應當根據不同研究目的選擇恰當工具。
7.資料分析。根據資料的具體情況,采取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敘述性匯總入選研究結果的方法,可以采用表格對入選研究的特征和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和總結。定量分析是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入選研究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包括異質性檢驗、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亞組分析等。當入選研究的異質性較大時,可通過亞組分析和Meta回歸探討異質性來源;如果異質性仍無法降低,則不適合進行定量分析。需要對研究主要結局匯總結果的穩(wěn)健性進行評價,一般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一般不良反應/事件數量相對較低,甚至為“0”。出現這種情況時,可以考慮在做Meta分析時用“0.5”來替代“0”進行計算。若通過文獻質量評價發(fā)現檢索到的原始研究質量普遍不高、偏倚較大、不能滿足評價要求或不能解決現有問題,可以調整文獻檢索策略重新檢索新的證據(但必須在最終報告中著重說明),或者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提出下一步研究計劃。
8.形成文獻評價報告。文獻評價報告應當說明是基于何種級別的證據所獲得的結論,同時說明結果的外推性。證據分級標準參見附錄(四)。撰寫文獻評價報告可參考系統(tǒng)綜述/Meta分析優(yōu)先報告的條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流行病學觀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MOOSE),PRISMA聲明和MOOSE聲明參見附錄(五)。
(二)安全性文獻評價注意事項
1.安全性文獻評價應當檢索與研究藥品有關的所有國內外文獻資料,包括以藥品安全性為研究目的資料、以藥品有效性為主要研究目的資料、正在研究(已獲得中期研究結果)或已完成研究但未發(fā)表的臨床研究(灰色文獻)及不良反應個案報道等。
2.安全性文獻評價應當重點納入觀察性研究結果。隨機對照試驗和非隨機對照試驗也應當納入。觀察性研究包括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現況研究、生態(tài)學研究、病例系列、病例報告及其他衍生的流行病學研究類型(病例交叉研究、病例—時間—對照研究等)。
3.需結合具體情況評價不同類型研究的質量。評價內容主要考慮研究設計、實施、統(tǒng)計分析和結果報告等,評價時重點關注原始文獻可能存在的偏倚及偏倚控制。文獻質量評價結果應當在藥品安全性文獻評價下結論時加以考慮。
4.安全性文獻評價的資料提取表除包括文獻評價的一般內容外,還應當包括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情況描述、用藥情況、合并用藥情況、不良反應/事件轉歸、關聯性評價等。應當尊重原始研究論文作者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判斷。
5.安全性文獻評價可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對安全性資料進行歸納,可采用列表形式報告結果。
6.文獻資料中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對于可以獲取個例信息的,應當逐例進行詳細描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基本人口學特征、病情、診療過程、聯合用藥、發(fā)生不良反應/事件的過程、處理方法與結局轉歸。對于嚴重病例應當評價資料是否齊全,因果關系是否成立。應當結合因果關系判斷原則謹慎分析并做出結論。必須對個案病例進行總結分析。
7.對于企業(yè)發(fā)起或者資助的上市藥品臨床安全性文獻評價,應當包括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數據的分析。對于監(jiān)測數據的分析重在關注藥品的安全風險信號。對于個別報告有細節(jié)信息(如藥品批號)與實際不符的,也不能剔除該報告。應當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相關指南規(guī)范藥品不良反應名稱,對不良反應/事件進行因果關系評價(評價標準參見圖3)?;诒O(jiān)測數據的分析,應當分析監(jiān)測數據與藥品說明書安全性信息的差異,分析新的且嚴重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討論是否需要采取風險管理措施并提出獲益風險評估的意見。
8.計算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率時應當慎重。評價藥品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和影響程度時應當結合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率及其嚴重程度進行綜合評價,并對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解釋。在安全性文獻評價的基礎上,應當基于藥品的有效性,做出藥品獲益風險評估的綜合結論。
9.應當與已經發(fā)表的相關系統(tǒng)綜述、Meta分析進行比較,包括(但不局限于)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文獻范圍、干預、對照、結局、數據分析方法、結果和結論。
10.應當明確分析本文獻評價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11.需要提供所有納入文獻清單以及全文篩選階段被排除的文獻清單和排除原因。
(三)質量控制注意事項
1.在正式研究開展之前,應當制定內容完整的研究方案。鼓勵持有人嚴格依據研究方案開展后續(xù)研究工作,如與研究方案有出入的應當予以說明。鼓勵持有人對研究方案進行注冊。
2.鼓勵在文獻檢索、篩選、資料提取、質量評價與數據錄入過程由兩名評價員獨立進行。在文獻初篩階段,如兩名篩選員中有一人認為可以納入,則該文獻予以納入;在文獻全文篩選、資料提取和質量評價階段,如兩位獨立評價員意見不一致,需要通過協商解決,若無法達成共識,則需由第三方裁決。鼓勵記錄并評價兩位獨立評價員在文獻篩選、資料提取和質量評價結果的一致性,如kappa值。
3.鼓勵盡可能獲取所有相關研究信息。若已發(fā)表文獻不能提供足夠信息,如研究方法的重要細節(jié)、研究結果的主要數據等,需要聯系作者獲取相關資料。對于持有人發(fā)起或資助的灰色文獻,應當納入研究;應當盡力獲取其他灰色文獻。
4.鼓勵對相關原始資料留存?zhèn)洳椋ǖ痪窒抻冢簷z索策略,每個數據庫的檢索記錄(如時間、檢索策略、檢索結果);文獻及題錄信息的存儲(每個數據庫的文獻存儲),刪除重復文獻的方法和結果;每位文獻篩選員的文獻篩選表,匯總并達成共識的文獻篩選結果;每位資料提取員的資料提取表,匯總并達成共識的資料提取表;每位質量評價員的質量評價表,匯總并達成共識的質量評價表;與作者、持有人、研究團隊進行聯系和溝通的原始記錄。
撰寫文獻評價報告應當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研究質量和透明性工作網(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Health Research Network, EQUATOR)”官方網站(http://www.equator-network.org/)收集了數百個相關報告指南,其中常用的報告規(guī)范有PRISMA聲明和MOOSE聲明,詳見附錄(五)。這兩個聲明都以清單條目形式提供了不同原始研究類型系統(tǒng)評價的報告框架。撰寫報告時應當逐一對照清單條目,簡潔、清晰、真實、完整地報告各項內容。
文獻評價報告的正文部分需涵蓋以下內容,報告撰寫格式參見附錄(六)。
(一)背景及目的
描述選題背景、立題依據(重要性)以及開展此次評價的目的,并根據PICOS原則清晰表達本次研究擬解決的問題。
(二)方法
描述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檢索策略、文獻篩選、數據提取、質量評價、資料處理與數據分析。
1.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和排除的研究類型、研究對象、干預措施、結局指標(包括主要指標、次要指標,應當說明是否為替代指標)。文獻排除標準應當在文獻納入標準之上,具體說明哪些研究不符合進一步分析的要求而被排除。
2.文獻檢索策略:檢索途徑、檢索數據庫、檢索時限及檢索式。應當說明是否有檢索限制(如語言限制)、是否手工檢索、是否檢索灰色文獻等關鍵問題。
3.文獻篩選:文獻篩選流程、結果與質控,應當說明是否由兩名評價者獨立進行文獻篩選及如何解決分歧。
4.資料提?。航淮Y料提取方法及所提取的內容,說明是否由兩名評價者獨立進行資料提取及如何解決分歧。
5.質量評價:描述所用的評價工具/標準或列出參考文獻,說明是否由兩名評價者獨立進行質量評價及如何解決分歧。
6.資料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描述數據的處理方法。若有定量合成過程,需要說明采用何種合并效應量,說明何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
(三)結果
描述研究的主要發(fā)現。包括文獻檢索結果、研究特征和質量評價結果、數據合并結果。
1.文獻檢索結果:描述初檢出文獻量,最終納入文獻量,繪制文獻篩選流程圖直觀顯示逐項排除的文獻量及原因。
2.研究特征和質量評價結果。可用表格的形式,直觀表達納入研究的特征以及質量評價結果。研究特征表常用的變量包括納入研究的年限、地域、樣本量、人群、研究類型、干預措施、對照措施、結局指標、效應量與可信區(qū)間以及質量評價結果等。
3.數據合并結果:按評價指標逐條整理歸納、報告。定量資料經異質性檢驗合格,進行合并分析并報告定量分析結果。定性資料可按同質性分類、歸納、整理,并報告分析結果。對于定量合并應當提供合并效應量及可信區(qū)間,最好提供森林圖。
(四)討論
討論是對結果的分析,而不是對結果進行重復描述。討論應當緊密圍繞研究目的進行,一般對以下內容進行討論:主要結果的產生原因或意義,文獻證據質量及其對結果的影響,本評價的質量、偏倚控制及局限性(如是否納入所有相關研究、是否獲得所有相關資料、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會帶來偏倚),本研究結果與其他類似研究或評價結果的異同點,作者結論,提出推薦的證據級別,指出本評價的局限性,以及對今后開展類似研究或者評價的改進建議。
1.李幼平.實用循證醫(yī)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2.李幼平.循證醫(yī)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
3.唐金陵,Paul Glasziou.循證醫(yī)學基礎(第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6.
4.詹思延.流行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
5.劉建平.循證中醫(yī)藥臨床研究方法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
6.孫鳳.醫(yī)學研究報告規(guī)范解讀.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5.
7.張?zhí)灬?,鐘文昭,李?/span>.實用循證醫(yī)學方法學(第2版).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
8.張?zhí)灬裕ソ?,周支?/span>.高級Meta分析方法——基于Stata實現.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9.Higgins JPT,Green S (editors).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1.0.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2011. Available from www.cochrane-handbook.org.
10.Guyatt G,Rennie D,Meade MO,et al. User’s Guides to the Medical Literature:A Manual for Evidence Based Clinical Practice. 3rd Edition. New York:McGraw-Hill Education. 2015.
五、附錄
1.數據庫舉例:
l Cochrane數據庫:http://www.cochranelibrary.com/,http://www.cochranelibrary.com/about/central-landing-page.html
l Pubmed數據庫:https://www.ncbi.nlm.nih.gov/pmc/
l Embase數據庫:https://www.elsevier.com/solutions/ embase-biomedical-research
l SinoMed數據庫(含CBM數據庫):http://www.sinomed. ac.cn/
l CNKI全文數據庫:http://www.cnki.net/
l 維普全文數據庫:http://lib.cqvip.com/
l 萬方數據庫:http://new.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
l 臨床試驗數據庫:如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http://www.chictr.org/cn/),美國臨床試驗注冊平臺(https://clinicaltrials.gov/)等。
除以上數據庫外,需要結合評價的藥品和疾病,檢索相應的專業(yè)數據庫,如中醫(yī)藥需要檢索相應的專業(yè)文獻數據庫。必要情況下還需要聯系持有人和已知研究團隊獲取灰色文獻,檢索已經發(fā)表文獻的參考文獻,通過臨床研究注冊庫獲取相關研究信息。
2.其他相關網址舉例:
l WHO 國際臨床試驗注冊平臺(ICTRP):http://www.who. int/ictrp/en/
l WHO 基本藥物目錄(EML):http://www.who. int/medicines/publications/essentialmedicines/en/
l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http://www. nmpa.gov.cn/
l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http://www.cdr-adr.org.cn/
l 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https://www.fda.gov/default .htm
l 歐洲藥品局:http://www.ema.europa.eu/ema/
(二)納入文獻資料提取表(供參考)
表1 RCT研究文獻特征摘錄表
納入研究
研究地區(qū)
人群
例數I/C
年齡
性別(M/F)
病程(年)
疾病類型
疾病分期
干預措施
對照措施
療程
結局指標
資助類型
I
C
I
C
I
C
研究1
研究2
……
研究n
注:1. I:試驗組;C:對照組; M:男性;F:女性
2.每一個文獻評價的納入文獻特征表都可以在共性條目基礎上增加個性化條目,下同。
3.資助類型指資助來源,比如國家或者省級科技計劃、自然基金等公共經費以及持有人資助等。
編號
作者+年份
研究地區(qū)
人群
事件數/樣本量 (n/N)
年齡
研究組劑量
對照組劑量
合并
用藥
觀察
時間
病程
研究組
對照組
研究1
研究2
……
研究n
表3 病例系列/橫斷面研究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情況信息摘錄表
編號
作者+年份
研究地區(qū)
人群
樣本量
年齡
劑量
合并用藥
觀察時間
不良事件發(fā)生數
不良事件預后
研究1
研究2
……
研究n
表4 不良反應/事件個案報道基本情況表
編號
作者+年份
研究地區(qū)
基礎
疾病
劑量
年齡
過敏史
既往史
自服藥起到出現不良事件的時間
不良事件表現
處理
轉歸
作者推論
研究1
研究2
……
研究n
(三)文獻質量評價標準
1.隨機對照試驗質量評價標準
表5 納入文獻質量評價表(以RCT質量評價舉例)
研究
隨機序列生成
分配方案隱藏
盲法
(每個結局單獨評價)
隨訪完整性(數據缺失)
選擇性報告結局
基線可比性
試驗提前終止
研究1
研究2
……
研究n
來源:參考Cochrane協作網Risk of Bias偏倚風險評價工具。
(1)隨機序列生成:是否詳細描述用于生成分配序列的方法,如參考隨機數字表、使用計算機隨機數字生成器、扔硬幣、洗牌的卡片和信封、擲骰子、抽簽等,以評估產生的分組是否具有可比性。
(2)分配方案隱藏:是否詳細描述隱藏分配序列的方法,以決定干預的分配在納入之前或納入過程中是否可見。
(3)盲法:是否描述對參與者和實施者行盲法、避免其了解干預信息的所有措施,提供任何與所實施的盲法是否有效的相關信息。是否描述對結局信息采集者和評價者、統(tǒng)計分析者行盲法、避免其了解自己所接受的干預信息的所有措施,提供任何與所實施的盲法是否有效的相關信息。
(4)隨訪完整性:是否詳細記錄并報告各組病人失訪/退出數據及具體原因。
(5)選擇性報告結局:是否按照方案中的結局設置(包括測量方法、時點和統(tǒng)計方法)報告結果信息,并且報告了所有臨床上認為應該有的重要結局;如果方案不可及,判斷研究是否報告了所有應該有的重要結局。
(6)基線可比性:A 可比;B 不清楚;C 不可比。
(7)試驗是否提前終止:是否提前終止及其提前終止標準和原因。
(8)觀察的治療期間是否恰當,或治療周期是否合理。
2.非隨機分組的對照研究
非隨機分組的對照試驗方法學評價指標采用MINORS清單(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
(1)研究目標
(2)連續(xù)患者的入組
(3)前瞻性的數據收集
(4)合適的研究終點指標
(5)終點指標的無偏倚評價
(6)主要終點指標的隨訪時間
(7)失訪不超過5%
在比較研究中增加:
(8)對照組是否是干預的金標準
(9)是否平行組
(10)基線是否相當
(11)樣本量計算是否合理
(12)統(tǒng)計分析是否與研究設計相適應
(來源:Slim K,Nini E,Forestier D,Kwiatkowski F,Panis Y,Chipponi J. Aust NZ J Surg. 2003;73:712–716)
3.隊列研究與病例對照研究
隊列研究與病例對照研究應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文獻質量評價量表(中文版)評價研究文獻。
(1)病例對照研究
注意:選擇與暴露類每項最多給一星(*);比較類每項最多給兩星(**)。
選擇
1)病例定義是否準確?
a)是,有單獨的確認 *;b)是,例如記錄鏈接或者基于自報告;c)未描述
2)病例代表性
a)連續(xù)性的或者具有顯著代表性的病例系列*;b)有潛在的選擇偏倚或者未描述
3)對照的選擇
a)社區(qū)對照 *;b)醫(yī)院對照;c)未描述
4)對照的定義
a)無疾?。ńK點)史* ;b)未描述
比較
1)基于研究設計或者分析,病例與對照的可比性
a)對照目的:(選擇最重要的因素)*
b)對照目的是其他因素(該標準可能會修訂成“指出具體對照的次重要因素”)*
暴露
1)暴露的確認
a)可靠的記錄(如手術記錄)*;b)當病例與對照處于盲態(tài)時開展結構化的訪談* ;c)當病例與對照不處于盲態(tài)時開展訪談;d)僅有書面的自報告或者醫(yī)療記錄;e)未描述
2)對病例與對照的確認是否采用相同的方法
a)是 * ;b)否
3)無應答率
a)兩組有相同的應答率 * ;b)未描述;c)兩組應答率不同并且未定義應答率
(2)隊列研究
注意:選擇與暴露類每項最多給一星;比較類每項最多給兩星。
選擇
1)暴露隊列的代表性
a)描述了社區(qū)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暴露平均水平*
b)描述了社區(qū)里有一定程度代表性的暴露平均水平*
c)用戶組(如護士、志愿者)的選擇;d)未描述隊列的來源
2)非暴露隊列的選擇
a)與暴露隊列在同一社區(qū)選擇* ;b)從不同來源選擇;c) 未描述非暴露隊列的來源
3)暴露的確認
a)有把握的記錄(如手術記錄) *;b)結構化的訪談* ;c)書面的自報告;d)未描述
4)在研究啟動時,并未提出所關注結局事件
a)是 * ;b)否
可比性
1)基于研究設計或者分析,隊列的可比性
a)對照目的:(選擇最重要的因素)*
b)對照目的是其他因素(該標準可能會修訂成“指出具體對照的次重要因素”)*
結局
1)結局的評估
a)盲態(tài)獨立評估* ;b)記錄鏈接 * ;c)自報告;d)未描述
2)為發(fā)現結局事件,隨訪時間是否足夠長
a)是(對于所關注的結局事件,選擇了充分的隨訪時間) * ;b)否
3)隊列的隨訪是否充分
a)全部隨訪 * ;b)少量失訪不會帶來偏倚,超過____ % 的隨訪,或者描述了失訪者的情況* ;c)低于____ % 的隨訪,并且未描述失訪者的情況;d)未描述
(來源:Wells G, Shea B, O’Connell D, et al. http://www.ohri.ca/programs/clinical_epidemiology/nosgen.pdf)
4.病例系列研究的評價
英國國立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對病例系列的質量評價做如下推薦:
(1)為了提高研究結果的代表性,病例系列中的病例最好來自不同級別的醫(yī)療機構,開展多中心的研究院;
(2)清楚明確的描述研究的假說或目的、目標;
(3)清楚的報告納入和排除標準;
(4)對測量的結局做出明確的定義;
(5)收集的數據應達到預期目標;
(6)準確描述患者是連續(xù)招募的;
(7)清楚明確描述研究主要發(fā)現;
(8)將結局進行分層分析及報告,如按照疾病分期、化驗結果異常、患者的特征等。
(四)證據分級標準
表6 GRADE證據4個等級的含義
質量級別
當前定義
高
非常確信真實的效應值接近效應估計值
中
對效應估計值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實的效應值有可能接近估計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
低
對效應估計值的確信程度有限:真實值可能與估計值大不相同
極低
對效應估計值的確信程度很低:真實值很可能與估計值大不相同
來源: GRADE guidelines: 3. Rating the quality of evidence(April 2011)
表7 GRADE證據質量分級法總結
研究設計
證據質量
如存在以下情況則證據降級
如存在以下情況則證據升級
隨機化試驗
高
++++
?偏倚風險
–1 嚴重
–2 非常嚴重
?不一致性
–1 嚴重
–2 非常嚴重
? 間接性
–1 嚴重
–2 非常嚴重
? 不精確性
–1 嚴重
–2 非常嚴重
? 發(fā)表偏倚
–1 可能
–2 非??赡?/span>
? 效應量大
+1 大
+2 非常大
? 劑量反應
+1 梯度證據
? 所有可能的混雜因素
+1 降低所展示的效應
+1 如果研究結果顯示無效,提示這是一種假效應
中
+++
觀察性研究
低
++
極低
+
來源: GRADE guidelines: 3. Rating the quality of evidence(April 2011)
文獻評價報告撰寫可參考系統(tǒng)綜述和Meta分析優(yōu)先報告的條目(PRISMA聲明)、流行病學中觀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
(五)PRISMA聲明和MOOSE聲明
表8 PRISMA聲明
內容/條目
編號*
標準PRISMA條目要求
標題
標題
1
表明研究是系統(tǒng)綜述、Meta分析或兩者均是
摘要
結構化摘要
2
使用結構化的格式,包括:背景、目的、數據來源、研究納入標準、研究對象、干預措施、評價和合成研究結果的方法、結果、局限性、結論及主要發(fā)現的意義、系統(tǒng)綜述注冊號
引言
理論基礎
3
介紹當前已知的理論基礎
目的
4
明確描述臨床問題,包括說明研究人群、干預措施、對比組、研究結局及研究設計
方法
研究方案及注冊
5
表明是否撰寫研究方案、如有則是否及在何處可獲得該方案(如網絡下載地址),如有可能應當提供含注冊號的注冊信息
納入標準
6
詳述作為納入標準的研究特征(如PICOS, 隨訪時間等)及報告特征(如發(fā)表年、語言、發(fā)表狀態(tài)等),并作合理說明
信息來源
7
介紹所有檢索的信息來源(如注明收錄年份的文獻數據庫、與作者聯系以識別更多研究)及末次檢索的日期
檢索
8
至少報告對一個數據庫使用的全部電子檢索策略,包括所有使用的限制項,以保證該檢索可被重復
研究選擇
9
描述選擇研究的過程,如篩選、納入標準、是否納入系統(tǒng)綜述、是否納入Meta分析等
數據提取
10
描述從研究報告中提取數據的方法(如使用經過預試驗后定制的提取表格、獨立提取、重復提取等)及從研究者索取或確認數據的過程
數據變量
11
列表定義所有數據提取變量(如PICOS,資助來源等)及對數據變量的任何假設和簡化形式
單項研究偏倚
12
描述評價單項研究可能存在的偏倚的方法(說明評價是針對研究還是僅針對研究結果),以及在數據合并中如何使用這些偏倚評價結果
概括效應指標
13
描述主要效應測量指標,如相對危險比,均值差等
研究結果合成
14
描述處理數據及合并結果的方法,如做了Meta分析,還應當說明每項Meta分析的異質性檢驗方法(如I2等)
合并研究偏倚
15
說明對可能影響數據合并結果的合并研究偏倚(如發(fā)表偏倚,研究內選擇性報告結果等)的評估方法
其他分析
16
描述其他分析方法,如敏感性分析、亞組分析、Meta回歸等,并說明哪些是事先計劃的分析
結果
研究選擇
17
提供篩選研究數、進行納入評價的研究數、最終納入研究數,并說明各階段排除理由,最好繪制流程圖
研究特征
18
描述每個被提取數據資料的研究的特征(例如樣本量、PICOS、隨訪時間等),并標出引文出處
單項研究內部偏倚
19
展示各單項研究可能存在偏倚的相關數據,如有可能,列出偏倚對結局影響的評價結果,參見條目12
各單項研究結果
20
對所有結局指標(獲益或危害),均報告:(a)每個干預組的摘要數據; (b)效應估計值及其CI,最好用森林圖展示
研究結果合成
21
展示每項Meta分析的結果,包括CI及異質性檢驗結果
合并研究偏倚
22
展示對合并研究偏倚的評估結果,參見條目15
其他分析
23
如進行了其他分析,則描述其結果,如敏感性分析、亞組分析、Meta回歸等,參見條目16
討論
總結證據
24
總結主要發(fā)現,包括在每項主要結局指標上證據的有力程度,考慮這些發(fā)現對主要利益相關者(如衛(wèi)生服務提供者,使用者及政策制訂者)的參考價值
局限性
25
討論單項研究及其結局層面的局限性(如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和系統(tǒng)綜述研究層面的局限性(如未能獲得所有已識別文獻具體信息,報告偏倚等)
結論
26
結合對其他相關證據的描述,提出對研究結果的概要性解讀,及其對進一步研究的啟示
資助
資助來源
27
描述系統(tǒng)綜述的資金資助和其他資助(如提供數據)的來源,及資助者在完成系統(tǒng)綜述中所起的作用
表9 MOOSE聲明
報告要求
研究背景
定義研究問題
陳述研究問題假設
確定研究結局
暴露/干預措施
研究設計類型
研究人群
文獻檢索策略
文獻檢索的資格(如圖書管理員和調查員)
文獻檢索策略,包括文獻檢索的時間范圍和使用的關鍵詞
盡可能獲取所有文獻,包括研究文獻作者的個人通信
檢索的數據庫和檔案庫
采用檢索軟件及其版本號,包括使用的特殊功能(如進行主題詞及其下位詞的擴展檢索)
手工檢索(如已有文獻的參考文獻清單)
列出納入和排除的文獻,以及判斷標準
處理非英語文獻的方法
處理只有摘要和未發(fā)表文獻的方法
介紹個人通信的情況
研究方法
描述檢索文獻是否符合研究問題
數據整理和編碼的基本原則(如有完善的臨床編碼規(guī)則或便于編碼)
數據分類和編碼的記錄(如多個文獻評價者,盲法,以及文獻評價者之間的一致性)
混雜的評估(如入選研究中病例和對照的可比性)
評價研究質量,包括對質量評價者采用盲法,對研究結果的可能預測值進行分層分析或者回歸分析
評價研究異質性
詳細介紹統(tǒng)計分析模型,以便能重復該研究(如詳細描述采用的固定效應模型或者隨機效應模型,采用該研究模型分析研究結果的理由,劑量反應關系模型,或者累積Meta分析)
提供合適的統(tǒng)計圖表
研究結果
繪圖總結入選各研究和匯總研究結果
列表描述入選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的敏感度分析(如亞組分析)
研究結果統(tǒng)計學穩(wěn)健性的指標
討論
定量地評價偏倚(如發(fā)表偏倚)
解釋排除標準的合理性(如排除非英語文獻)
評價入選研究的質量
研究結論
導致觀察到結果的其他可能原因
根據研究所得的數據,在評價文獻涉及的領域,對研究結論進行適當地外推
為以后該問題的研究提供指導意見
公布研究資助來源
(六)報告撰寫格式
1.封面
上市后文獻評價報告
編號:
評價題目:
評價機構:
主要研究者:
評價時間:
報告時間:
更新時間:
項目來源:
項目發(fā)起者:
年 月 日
2.摘要:
題目
背景
目的
資料與方法
結果
結論與建議
3.正文
題目
背景:說明立項依據和意義
目的
研究設計
資料與方法
結果:按評價設計分部分報告結果
安全性評價結果和有效性評價結果
討論:
總結,回答問題
提出結論證據及強度
指出本評價的局限性
建議今后開展研究或者評價的內容與方向
4.參考文獻
5.評價者、評價單位、評價日期
信息來源:國家藥監(jiān)局網站
聲明:
本文系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表2 臨床試驗/隊列研究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情況信息摘錄表